語言文字運用作為語文學科工具性的體現,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點。2020年1月7日,教育部考試中心向社會公布了《中國高考評價體系》及其說明,其中明確規定了語文高考的必備知識,第一項就是語言文字知識。同時“語言建構與運用”作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,更是體現出語言運用的重要性。因此,在新高考的背景下,語用板塊的備考就顯得尤為重要。研究高考的“依學設考”,充分備考,進而“以考促學”,使得學生真正獲得高考需要的能力,符合高考的選拔要求。下面將通過試題分析來探究新高考語用考查的重點,同時給出相應的備考建議。
一、情境不變,考查多變
2020年的全國1、2、3卷仍然沿用了2019年的考查形式,以語段呈現,通過情境,分別考查了詞語、語病、標點符號(破折號)、補寫、銜接和壓縮這六個能力點。試題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新高考1、2卷、天津卷、浙江卷和江蘇卷。
1.穩中有變,形式多樣
從2019年的山東卷模擬卷開始,語用的考查就變成了1道選擇題、1道填空題、1道修改題和2道簡答題,考點涉及修辭手法、表達效果、補寫、病句和壓縮。今年的新高考全國1卷,也采用了此種形式,且考點也基本一致:破折號的用法、比喻、表達效果、病句和壓縮。就此可以看出,考點集中于病句和壓縮,說明語言使用的技能仍然是高考考查的重點。不同之處在于,新高考卷增加了對修辭和表達效果的考查,說明高考對于語言使用技能的要求,不僅要準確,還要表達流暢和優美。新高考卷和山東卷對語用考點的側重,恰恰體現出這一點。題型增加了主觀題,學生就很難再像做選擇題那樣,依據選項來猜度;而是必須對情境語段進行理解和分析,然后再將思考的結果,以準確流利的形式呈現出來。相較之前,這種方式其實增加了難度。
2.點活面廣,能力升級
經過對全國三套卷、新高考兩套卷和浙江天津江蘇共8套卷的梳理,發現高考所涉及的知識點以及考查形式如下:
通過對比可以發現,高考對于考點的考查比較靈活且全面,不僅涉及到常見的標點符號、病句、連貫和壓縮,而且對修辭和表達效果的考查有所側重。說明語言文字是基礎知識,高考更傾向讓學生在情境中,正確熟練地使用語言技能,并領會語言的精妙之處。這其實是對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3.選材多樣,不拘一格
2020年的全國1、2、3套卷,選擇的語段依次是《介紹篆刻藝術的發展歷程》(論述文)、《有氧運動于記憶的相關實驗研究》(科普文)、《“天問一號”命名介紹》(新聞),涉及三類不同的文體,題材也側重藝術與科學。
新高考卷則增加了新的文體。山東卷選擇的兩個語段,其一《“我”心滿意足地吃門釘肉餅》,此為散文;其二是有關電子閱讀的發展狀況,文體是調查報告。說明高考所選用的語段不再局限為常見的論述文、科普文或者新聞,而是全面地涉及各個實用類文體甚至是文學類文體。語段的題材內容突出了與國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特點,具有生活氣息和社會意義。
4.主觀為主,突出情境
主觀為主,是指主觀題的增加,如新高考1卷對病句修改放棄了選擇題形式,而改為情境語段;同時還配合對修辭的考查,增加了表達效果類的題目。
倪文尖、張開在《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語文考試內容改革設計》中指出:“在考試內容改革的研究設計中,充分理解語文課程標準對具體情境和典型任務的強調,將以具體情境為試題載體并設計多樣、綜合、開放的典型任務,從而讓考生在復雜情境、多種角度和開放空間充分展示其富有創造性的個性化的學習成果”[1],并將這一改革,“視作語文高考有史以來最大的理論創新”[2],可見新高考對情境的高度重視。重視情境,一則清晰地反映出高考的新導向,即能力考查為關鍵;二也是語言表達能力真正落到實處的體現,歸根到底,語言的學習是為了使用,而生活中的語言情境都是鮮活且復雜的。因此,教師在教學及備考過程當中,應將引導學生將必備知識轉化為關鍵能力作為重點。
二、落實基礎知識,提升關鍵能力
新高考卷的變化,充分體現出高考命題的原則:試卷結構和測試形式不應固化,以避免形成新的應試模式。所以我們備考的重點,不再是大量知識的重復,而是如何幫助學生將語言知識轉化為關鍵能力。
1.備考重點:關鍵能力
【核心價值】讓學生在考查情境中得到品格之美的浸潤和熏陶;彰顯語文科獨特的美育特質,如語言文字精煉之美,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,……養成感受美、鑒賞美、創造美的能力。
【學科素養】基于表達目的或表達要求,充分考慮語境因素,使自己的表達目標清晰、對象明確、話題集中, 充實而簡明、鮮明又生動。熟悉口語和書面語表達的一般規律和不同特點
【關鍵能力】(二)表達能力:1.語言策略與技能。語言策略與技能是指基于具體的語言情境,根據不同的對象和目的,進行準確、連貫、得體表達的能力。要求為:(1)熟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中常用規范字的字音、字義和字形;(2)掌握基本的語法規范和標點符號用法、語篇銜接的常用手段,以及常用的語用規則、修辭手段;(3)能根據具體的交際對象、交際目的和交際情景,正確地遣詞造句,準確地表情達意,有效完成交際任務。
【必備知識】語言文字知識。如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字詞句法相關知識等。
由此可以看出,情境是實現考查內容和考查要求的載體,而學生需要在這種特定的情境中,按要求展現出對應的語言技能,即關鍵能力。所以關鍵能力的備考是重中之重。如何將知識和考分轉化為對關鍵能力的培養,是目前面臨的新難題。
2.備考思路:重視情境
高考語文考查有四點要求:基礎性、綜合性、應用性和創新性,我們可以據此調整自己的備考思路。
①認真研究新高考卷,重視考試題型和考點的變化;②全面扎實地備考,依據《高考評價體系》的要求,明確語文科的定位和考查內容,以新的思路來備戰高考;③有意識地將學生的必備知識轉換為關鍵能力;④體現情境、語段的意義。這不僅是“應用性”特點的要求,更是體現語用關鍵能力的重要陣地,所以要予以高度重視。而如何在教學及備考的過程中,通過知識落實和結果評價,來關注學生的能力和思維素養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。據此筆者給出以下三點建議:首先要加強語用運用能力考查;其次,要樹立“大語用”的意識,即在語用中體現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;第三,要重視在情境下進行語言基礎題的練習。
3.備考資料:真題為主
在備考階段,建議用好今年的全國5套卷和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的五套卷。特別是新高考1、2卷。今年的全國卷變化不大,但明年應該會發生變化。新高考卷可以作為變化方向的對照參考。
在備考過程中,仍然要對考點進行全面復習,如詞語、病句、連貫等傳統的語用知識點都需要認真準備;建議以情境類的題目為主,不建議練習沒有情境的單項題目。
標點符號的運用要引起注意。今年的全國1卷和新高考1卷都涉及到了破折號的使用,說明高考對于基礎語言知識的使用技能比較在意。
另外,表達效果類的題目要引起足夠重視。2019年的山東模擬題考查了表達效果,2020年新高考全國1卷同樣涉及到表達效果的問題,此項考查是對語言運用綜合能力的考查,同時考查到學生的分析和鑒賞能力,涉及“語言建構與運用”和“審美鑒賞與創造”兩方面核心素養,突出體現高考對關鍵能力的考查要求。
簡言之,在備考的過程中,教師需要明白考試的定位與功能、明確考查內容和考查要求,熟悉試題情境的設計意圖,方能做到“以不變應萬變”。
參考文獻:
[1][2]倪文尖,張開.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語文考試內容改革設計[J].語文建設,2020(03).
梁秋燕,廣東省廣州市第十六中學教師。張月中,廣東省廣州市培正中學教師。
轉載注明來源:http://www.rmediasuite.com/9/view-15389836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