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摘 要]內部控制是規范財務管理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方式。面對新醫改、新形勢,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因受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,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鑒于此,文章以醫院內部控制為研究主題,闡述醫院內部控制的意義,詳細分析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的現狀,并對提升醫院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相應建議,旨在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理論參考。
[關鍵詞]新醫改;內部控制;有效性
doi:10.3969/j.issn.1673 - 0194.2021.04.018
[中圖分類號]F231.6;R197.322 [文獻標識碼]A [文章編號]1673-0194(2021)04-00-02
1 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加強內部控制的必要性
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,加強內部控制在提升醫院管理水平、服務質量及群眾滿意程度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。要想適應新時期醫院多元化、復雜化的發展模式,必須建立科學、合理、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,提高經濟效率,有利于醫院內部各項資源的優化配置,進而降低醫院運行成本,增強其市場競爭力,實現可持續發展。因此,加強醫院內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。具體來說,主要有以下幾點。
?。?)作為醫療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,醫院運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我國醫療衛生服務事業的發展。醫院內部控制是指結合相關法律制度的規定,制定一套符合醫院實際運行情況且行之有效的內部管理體系。這不僅有利于及時排查和處理醫院運行過程中的不足,規范財會行為,也能對醫院內部的經濟運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督和控制,避免貪腐行為的發生,進而促進內部各項資源的合理配置,提高醫院的運行管理水平。
?。?)新醫改背景下,醫院進入“成本時代”“控費時代”,更需要加強內部控制,從根本上保證醫院各項衛生資源的合理調配,有效規避財務風險。由此來看,做好醫院內部控制工作,有利于及時預防和控制潛在風險的發生,完善醫院的財務管理體系,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,進而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保障。
?。?)新醫改背景下,完善醫院內部控制,有利于落實好相關法律法規,深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,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,進一步規范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,推動醫院財會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。與此同時,完善醫院內部控制,有利于降低運行過程中不必要的損失,合理調節各項經營活動,加強基礎設施建設,提高服務質量,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,進而促進醫院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。
2 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
2020年7月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》,明確指出要深化醫療、醫保、醫藥聯動改革,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,著力解決人民群眾“看病難”“看病貴”等問題,切實保障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。對此,一些醫院仍沒嚴格落實好相關規定,且內部控制體系普遍基礎薄弱,缺乏相應的監管機制,從而導致醫院內部各項資源浪費現象嚴重,甚至出現貪污、侵占國有資產等問題。具體來說,主要有以下幾點。
?。?)財務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,信息化水平較低?,F階段,醫院現有的各項規章制度雖能基本滿足日常管理需求,但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方面仍有所不足。比如,一些醫院財務內控機制通常側重于事后分析,忽視事前分析;部分醫院仍采用傳統的財務內控手段,側重于對財務報告的靜態分析,忽視動態變化等。與此同時,醫療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化及新會計制度的實施,對醫院原有的內控機制、信息化建設等方面都帶來了沖擊。如何重新設計內部控制體系,建立科學合理的醫院財會信息系統,是當前醫院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。
?。?)財務風險意識不足?,F階段,部分醫院對財務內控重視程度不足,未能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對其運行管理的重要作用,更不用說樹立內控風險意識。一方面,部分醫院重視醫療技術,忽視內控管理。即使有完善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,也僅僅是流于形成,執行力度較低,造成醫院財務管理處于無序狀態,大大降低了其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。另一方面,隨著移動支付、大數據等技術的廣泛應用,醫院的財務風險不斷增大,如資金流動機制不完善引起的現金不足、未能設立專門的審計部門等,這都暴露出醫院內部控制管理存在的短板。而一套嚴密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,會涉及醫院內部的各個科室、各個部門及每一位員工。在當前醫院財務內控的過程中,普遍缺乏必要的財務風險意識,從而造成財務人員僅僅重視對有形資產的管理,忽視了對潛在風險的管控,不利于醫院的長遠發展。
?。?)預算編制不科學,相關從業人員專業能力有待加強?,F階段,部分醫院在財務內部控制的過程中,雖結合了醫院的實際情況,但仍缺乏科學全面的分析,沒有細化到具體項目,僅僅根據上級部門的要求和以往的結算數據進行加減,導致實際執行過程中預算脫節,流于形式,資金利用效率低。與此同時,在實際財務內控環節中,相關從業人員不能有效將財務數據和醫院運營情況結合起來,致使管理人員無法了解各項業務活動開展的情況,進一步增加了決策成本,也難以發揮財務內部控制在醫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。
3 新醫改背景下做好醫院內部控制工作的對策
3.1 健全財務內控制度,合理優化現有資源配置
新醫改背景下,做好醫院內部控制工作,必須健全財務內控制度,合理優化現有資源配置。一方面,完善醫院財務內控制度是全面深化醫療體系改革、規范醫院管理的重要舉措。對此,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財務內控制度,規范醫院經濟活動和經濟業務處理的操作程序,規定只有從業人員才能了解財務方面的資金流動情況,可以使醫院財務管理更加標準化、有序化。同時,還應規范好各項醫療服務活動,建立職權分離制度,讓每位員工都在規定的職責范圍內活動;建立嚴密的賬務處理程序制度,讓各項會計事項都按規定及時進行會計核算;實施授權控制機制,讓醫院管理人員必須經過授權和批準才能對相關經濟業務進行處理,進而形成多層次、符合實際的內部控制體系。另一方面,醫院應按照《醫院會計制度》和新醫改的要求,建立會計賬冊,保證會計科目的正確使用,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;建立專門的審計部門,并保證其獨立性,嚴格審查相應的票據,確保經費支出與實際情況相一致;建立相應的財務審批制度,明確審批人員的審批權限和工作職責,規范審批流程,切實提高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,為醫院成本核算工作提供良好保障。 3.2 構建動態風險監管機制,提高內控重視程度
新醫改背景下,做好醫院內部控制工作,必須構建動態風險監管機制,提高內控重視程度。一方面,在全面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背景下,醫院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呈現出復雜化的特征,加大了財務風險。對此,醫院應以風險管理為導向,著力構建風險評估系統,制定重大財務風險識別、評估及處理等工作流程和措施,并能對各種風險因素進行分析,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,提高風險防治水平,有效防范不同類型的財務風險。同時,還應建立相應的監管機制,對各項財務收支進行內部審計,及時審核醫院經濟活動的合法性、合規性,進而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在醫院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,促進醫院實現長遠發展。另一方面,醫院管理人員應及時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,把內部控制擺在當前工作的中心位置,以身作則,遵守相應的規章制度,進而充分調動起醫院每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,為提高內部控制水平創設良好氛圍。各部門、各科室的管理人員也應加大對員工的培訓力度,不定期地組織從業人員學習內控的相關知識,從根本上轉變員工的思想觀念和風險意識,不斷推動醫院內部控制效果提升,有效規避和防范財務風險,促進醫院更好更快發展。
3.3 強化財務預算管理,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質
新醫改背景下,做好醫院內部控制工作,必須強化財務預算管理,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質。一方面,預算管理在財務管理體系中具有監督、管理及決策參考等職能。對此,在內部控制的實踐過程中,醫院管理人員應將預算管理納入重要議事日程,樹立全面預算的觀念,逐漸將財務數據與醫院日常經營活動結合起來,保證預算管理的科學性,為相關決策者提供數據支持。同時,還應把節約放在首位,以降低運行成本和優化配置資源為目標,加快結構調整,促進節約型醫院的建設,提高資金使用效率,盡可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。另一方面,為更好地提升內部控制的建設水平,醫院應堅持以人才培養為目標,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,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,提高其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;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,對表現優秀的員工給予相應的獎勵,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。同時,醫院也可建立人才引進機制,尤其是引進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,進而更好地滿足內控的工作需求,為內控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撐。
4 結 語
新醫改背景下,完善內部控制工作既能優化現有資源配置,提高經濟效益,也能提高醫院的經營管理水平,深化醫療體系改革。但當前醫院內部控制仍存在一些問題,如重視程度不高、制度不完善等。對此,為提升醫院內部控制的有效性,必須強化預算管理,建立風險評估體系,加強人才隊伍建設,完善相關制度,進一步發揮內部控制作用,促進醫院的長遠發展。
主要參考文獻
[1]鄒玉林.新醫改下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的創新措施[J].財經界,2020(25):170-171.
[2]李衡.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問題及措施[J].財富時代,2020(8):152-153.
[3]董亞娟.基于新醫改背景的醫院財務管理研究[J].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,2020(16):92-93.
[4]彭建峰.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探究[J].經濟研究導刊,2020(21):117-118.
[5]湯馗婧.新醫改下醫院內部控制的優化及應對[J].中外企業家,2020(20):3.
轉載注明來源:http://www.rmediasuite.com/3/view-15389826.htm